正在加载页面……

« 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考李自成撤出荆襄后的行军路线及其战略目的考略 »
李延不是李自成
〖字体大小:

曾步贤


    1955年,通城县培修李自成墓,郭沫若同志为之题词。继之,关于“李自成之死”的争议复起,史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讨论中,通山县拿出《世忠堂程氏宗谱》、《通山县志》两件记载有“李延”的资料。一谓程九伯于“顺治元年甲申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军门佟札委德安经历”;一谓“九宫山北有李延墓”。自此,李延成为明末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对象,且是被当作李自成加以研究的。
    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个三段论式:“延”与“岩”同音,李延即李岩之误;李岩于崇祯十六年(1644)被牛金星谗害,排除李延即李岩;李岩、李自成均曾被群众呼为李公子,兼有《酉阳随笔》记李自成“一名炎”,所以,李延就是李自成。
    一、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对三段论式的结论,不敢苟同。因为此论忽略了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尚不能尽释人疑。
    认为“延”与“岩”同音,是就普通话而言的。我们应注意“李延”的资料是出现在鄂南地区。鄂南方言有它的特殊性,古被称为“鸯鸹之言”,与普通话相去甚远。“延”读“Yan”平声;“岩”读“ngai”,声、韵、调远非“延”音,何以谈得上同音至误呢?此其一。
    其二、《酉阳随笔》关于“闻贼的名自成,一名炎”的记载,不仅是一个孤证,而且作者自言的一个“闻”字,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炎”之别名的记载并非秉笔有据,而是偶然闻之的不足征信的闾巷之言。若“炎”名属实或属人皆传之者,则其它史料不会缺记。
    其三、李自成在当时被当作“逭诛两朝”的贼魁,程九伯若杀了他,应当是“功盖天下”。其所授赏又何至于是一个小小的芝麻经历?如属战时权宜处置,为何又未见清廷事后的褒奖?
    有些三疑,笔者认为:李延与李自成、李岩实在是北斗南箕,风马牛不相及。他就是他,鹿安得为马?
    二、两件可资澄清的史料
    1984年5月在通城县发现《彭城堂金氏宗谱》康熙丙申谱序的两段记载,证实了笔者的看法。
    第一件:“……李延、李自成流寇猖狂,其烧毁居民也不殊秦火之虐焰,凡吾族之谱牒与必谅公之绣衣、诰敕,藏于金轮寺之天棚者,尽为煨烬。”这段记载,至少可以使我们明了三点,并澄清正史上的一个错误。
    李延、李自成两名并出,说明两者之间绝不能划等号;
    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二件关于李延的资料,印证了通山《世忠堂程氏宗谱》关于李延的记载,说明确有李延其人,并可能是曾经活动在鄂南一带的一位大顺军将领;
    李延、李自成都到达了通城,他们与金轮寺的被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金轮寺,明山东巡按金必谅建,位于通城阁壁。李自成于上竽头季节(约为6月)在九宫山遇难,其侄李延闻讯率兵复仇(按:李延复仇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遗漏和错讹,多数人听到的是“李自成的侄儿勒兵夺尸”,却不明其侄是谁,因而联想到声名显著的李过,是故出现了正史的误记。明白了这一点,足以澄清“李过复仇”的事实真相)后,引兵东向宁州,经阁壁金家时,抱着向明王朝官吏复仇的思想,烧毁了藏有象征官僚荣誉证物的金轮寺。
    第二件:“杏公复居通城,笃生四子,长,福一,世守兹土……四,福四,迁通山六都茆埠。”这段资料,有助于弄清通城金氏与通山金氏之间的关系,进而明了程九伯与其甥金华生杀的究系何人。
    金福一,元代翰林学士。其弟金福四迁居的地方,正是程九伯的故乡。程九伯与金氏有着郎舅关系。通山《金氏宗谱》记载:程九伯追杀李延时,曾喊外甥金华生及其堂兄金亚卿帮忙。从通城金氏与通山金氏及通山金氏与程氏的相互至亲关系来看,金、程两谱完全一致记有“李延”其名,而未将其与李自成等同的情况,并非一种偶合。这说明两地金氏与程氏都了解被杀者的真实身份,他们的原始记载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记述。对此,我们不应有所怀疑,更不应作主观臆断。
    李延被杀害的时间,多数人认为是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三(即甲申日),显然是不可信的。《彭城堂金氏宗谱》的记述表明,李延先到过通城,后死于通山。大顺军到达通城的时间,据《延陵堂吴氏宗谱》沙坪门谱序次言记载,是顺治乙酉二年五月。李延到通城的时间,不可能早于此期。因此,他不可能在五月初就死于通山。把《世忠堂程氏宗谱》所记“甲申”作为日干看是对的。顺治二年的甲申日有六天,五月初三后的一个甲申日为闰六月初四,与阿济格向清廷上奏报的月份相同。因此,李延遇害的日期应是闰六月初四日,是在为李自成复仇以后,挥兵东入通山后被害的。烧毁金轮寺,也许正是他招至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
    三、一份藏头露尾的奏报
    前述李延死亡时间与阿济格上奏报的时间相吻合,但阿上奏的是李自成窜死九宫山,似乎可以证实李延即李自成。其实不然。阿济格的奏报在遣词造句上藏头露尾,含混不清,打下了多种解释的埋伏。
    首先,说李自成在他的追击下向九江方向奔窜,继又言多次突进大顺军老营,而不知自成之所在。这说明他已不知李自成的真正行踪。李自成死于九宫山,阿也不敢说出这座九宫山的隶属是通城,还是通山(李延遇害的牛迹岭属通山太阳山,而非九宫山),一方面说已“遣识自成者往认”,一方面又说“俟就彼再行察访。”前句表达的意思是清军已控制这座九宫山,可遣人往识。那么,九宫山在通山就无疑了。后句表明的是,清军还没有到达九宫山,“俟”者,等待也,九宫山也就在通城。(因为通山已在顺治二年五月为清军占领,而通城被清军占领的时间则在顺治三年二月。)阿济格正是利用两座山名同而归属不同的情况玩弄了文字上的鬼把戏。尤其得一提的是,程九伯虽被“札委德安经历,候选陕西西安府守备”,却“未赴任逝”①。正当三十壮年的程九伯(生于1615处)因何骤然而逝?背景是什么?是否与阿济格的捣鬼有关?笔者不枉测,暂且存疑。
    实际上,阿济格在六月已风闻了李自成在通城九宫山遇难的消息,先后三次派人来通城查实,但均遭大顺军赶遂逃回②。由于情况不明,使他无法上报。直到李延在通山太阳山牛迹岭阵亡,有“降卒出首到省”才得确信。因为多尔衮曾责成阿济硌“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以赎从前逗留之咎。”而李自成结果却死在阿济格的追剿范围以外,怕承担不起把人追丢了的责任,阿济格就玩起了文字游戏,写了一份藏头露尾的奏折交差。
    综括起来:李延是李自成的一族侄,是一员大顺军将领。1645年五月随军进入通城,六月率兵为李自成复仇。闰六月初四遇害于通山。阿济格的奏报不足定论李自成死于通山说之证。

 
(原载《书窗》1985年第1期,湖南大学出版社《李自成禅隐夹山考实》)

注:①《世忠堂程氏宗谱》卷三。

②《延陵堂吴氏宗谱·吴之秦记》。

Tags: 李延  曾步贤  李岩  通城  李自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4-2023 liziche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
鄂ICP备06008662号-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