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页面……

« 档案解密——明史专家刘重日就李自成殉难地问题给历史所的信通山县假闯王陵骗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证如山 »
从蒲圻到九宫山:李自成的败亡末路
〖字体大小:

冯晓光        

 来源:光明日报网    http://history.gmw.cn/2011-09/08/content_2603318.htm 

 
       李自成,原名鸿基。他是我国明末清初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家。他于崇祯二年(1629年)发动起义,勇猛有识略,领导起义军长期坚持斗争,终于结束了明朝270余年的统治。李自成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自身原因,他的大顺政权及其起义军,被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和明总兵吴三桂的命朝军队击败。而他本人,也在鄂南汉族地主中顽固派与清兵的联合镇压下,走上败亡末路。
       曾设想二次赤壁之战
       蒲圻(现赤壁市)地理位置特殊,一条陆水河上可直取湘赣边界,下可通江达海。这里连接平原山区,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是天然的南北交通要冲,是历代兵家夺取湖南、江西的一块跳板。李自成也是懂军事的武将,他与白旺在顺治二年三月在沙湖渡江直达簰洲后,李自成舍近求远,没有直接东进,而是选择了曾被大西军扫荡过,当时南明兵力又十分薄弱,有利大顺军立足的蒲圻这个三省交界的边区,意在先行控制洞庭湖周围地区,建立一个立足点,补充兵额,壮大力量。即率本部和三府兵“上犯荆岳”,首先进入蒲圻,并在县城及县西二十八里的黄茅山和县南六十里的杨林等处,屯驻军三月之久。中途李自成也曾挥师武昌,而蒲圻一直是他战略博弈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著的《清史编年(顺治朝)》载:顺治二年二十四日丙子(5月19日)“李自成在武昌,谋夺舟南下取宣歙,曰‘西北虽不定,东南讵能失之。’将发兵东南,突遭清军阿济格的袭击。是役刘宗敏等重伤被俘牺牲。本日李自成撤出武昌,率大顺军改由保安、金牛走咸宁、蒲圻一带。”
       清•吴伟业著的《鹿樵纪闻》也说:李自成“袭武昌,众尚五十万,留屯月余,欲溯江走岳州。将发,忽烈风暴雨,阴霾四塞,贼因变计,从陆出咸宁、蒲圻。”而《绥寇纪略》则云:李自成“驻武昌五十余日”,“谋夺舟东下取宣、歙,将发而阴霾四塞,暴雨烈风,旗杆尽折。乃以四月二十四日,改由金牛、保安走延(咸)宁、蒲圻”。
       武昌之战,李自成的大顺军遭受重创,刘宗敏、宋献策等被杀、被俘,大顺军在武昌难以坚守,更不可能东进占领南京。为了保存实力,李自成令长江以北的大顺军由黄州、道士洑、富池口、桑家口等处渡江南下,分兵占领鄂东南和赣西州县,而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改由保安、金牛走咸宁、蒲圻一带,以寻找新的战机。然而遭受到清兵、何腾蛟南明军队,还有地方民团武装不时的夹击。
       据《三湘从事录》记载:乙酉春,左良玉之子梦庚称戈东下,督师(何腾蛟)不从,投入江汉,渔艇救起,由蒲圻入崇,寻(蒙正)发等起兵,随从闯氛告逼,遂上湖南。何腾蛟收集明兵,从蒲圻、崇阳退往湖南长沙。何腾蛟在上唐王的奏折中说:“揣闯逆知左兵南逞,势必窥楚,飞檄道臣等联络乡勇,以待闯逆。居鄂两日,忽狂风骤起,对面不见。闯心惊颖,惧清之蹑其后也,即拔营而上,其意欲追臣,盘踞湖南。”
       李自成面对各路重兵,他知道蒲圻有赤壁长江天险,这里自古就是军事战场,于是有了设想来个二次“赤壁之战”的企图。大顺军队前后盘踞蒲圻三个月,李自成本人也在蒲圻休整了一个多月,一方面等等待其后面的散、步兵归队,一方面大肆招兵买马,搜集粮草,为赤壁之战作准备。可是未等闯王谋划妥当,出现一意外事件,致使“赤壁之战”计划流产。乾隆版得《蒲圻县志》载:“李侍义,门已之裔,沉静有智略。……顺治乙酉闯贼掠邑,侍率乡勇逆战于大连(田)畈。贼溃走,生擒数人, 示之于花路亭。”。在李自成侄儿李过撰的《九宫遗恨录》也记述:在大田畈筹粮部队遭遇李侍义所帅乡勇袭击,约有三百人的武装依仗地形与我军周旋,我军因地理生疏,加之连日行军疲劳,苦战一天我军失利……。大田畈距县城不过三里地,李自成受此惊吓,只得匆忙开往通城。
       盘踞蒲圻烧杀殆尽
       在蒲圻(赤壁)民间和官方史志,都有李自成烧杀抢掠的记载。
       据康熙版的《武昌府志》载:“顺治二年,李自成残寇焚杀蒲圻诸县”。《蒲圻县志》载:“顺治二年,闯贼寇蒲,盘踞乡市,积三阅月,烧杀殆尽。五月,国朝王师临楚,六月,委官至蒲……”。
     《蒲圻志》记载:“顺治二年,农民军李自成兵败南下,二月攻克蒲圻,擒获南明知县林增志”。林增志在任时编修了《蒲圻县志》,重建了很多庙宇,是一个被百姓称道的难得好官。林增志被擒,自然会引起广大百姓愤慨。
       戴笠、吴殳《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也记载:“(顺治二年三月)命李过守营,自以轻骑抄掠。至武昌,左良玉兵已去,唯存空城,住五十日,清兵日近,势不能留。夏四月癸丑朔,乙丑扬州破,督师阁部史可法死之。闯贼欲东下,发兵,阴霾四塞,暴雨烈风,旗枪为折。庚辰,至蒲圻,沿道杀掠。闯贼令严,军行不敢反顾”。
       李自成在征战中,曾沿途向所部官兵宣传说:“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妇如淫我母”,每到一地,亲自颁布告示,以展现大顺军队的纪律严明。那李自成为什么会在蒲圻烧杀抢掠,造成极大地民愤呢?其实,这有特定的两个原因。一是过分抢粮筹款和抓丁,造成民众激怒甚至反抗,最后引来更严重的烧杀抢掠。二是不断遭到地方乡勇武装袭扰,李部疯狂报复,导致牵连很多无辜百姓。
       李自成侄子李过撰的《九宫遗恨录》记述:“永昌二年四月三日,闯王圣驾至蒲圻。张鼐请示闯王说,‘连日急行军,路上粮食、草料、辎重消耗严重,已经无法接济,是否可就在蒲圻安排三军休整几天,以备筹粮募饷?’闯王说:‘好!我正有此意。’就吩咐众将此村庄后面一带高岗地歇息,就地安营,就于高岗下左边那条河里饮马取水,埋锅造饭,先安顿好老营人马、夫人等,饭后命各将士各出一队人马,就往各村落筹粮,最好是能借,尽量不要同本地乡勇发生冲突,让将士们好好休整几天,以恢复精神体力。”
       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最好是能借”这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应该暴露李自成筹粮筹款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不是因为要“尽量不要同本地乡勇发生冲突,让将士们好好休整几天,以恢复精神体力”,平时筹粮筹款是不用靠“借”的。不借怎么办呢,只有靠抢。其实就算说“借”,也只是有借无还。
      《九宫遗恨录》还记述:“初四日,队伍一面派人筹粮,一面派出斥候四处侦听下一站路程情况,另命向蒲圻进发。五日至蒲圻,尚未受到任何抵抗,蒲圻城内光景比城外好多了,于是就地向各商号、大户借钱借粮,以营为单位进行数字统计,只要留为军用不必亲交中军,迁延至十日李过、高一功都赶到,与圣上合兵一处,李过随到请示闯王后,仍派兵士到各地筹粮,此时由于人马众多,筹粮地域已跨州县。”
       李自成于永昌二年五月一日在蒲圻发布筹粮圣谕:平安身之大事,粮草军国大事,凡邑县之顺民,有助我军之粮草着,论功奖赏,愿受职者军前调用,不愿受职者听任自愿,我军必秋毫无犯。如有故意忤逆我军,隐藏粮食不捐不卖之人,一律以阻抗天军论处。
       研读这份圣谕,看似只是借粮,其实还有抓丁,看似公平客气,其实暗藏杀机。李自成想在蒲圻开打第二次“赤壁之战”,没有雄厚的雄厚的粮款和军丁,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疯狂地筹粮扩丁,成了驻蒲各部的主要任务。
      《蒲圻志大事记》记载:“顺治二年五月,清兵临楚,李自成率部与当地土豪李侍义率乡勇堵击,战于大田畈。李自成受挫,撤至黄茅山、杨林处。其夜,李侍义率乡勇埋伏于马蹄湖畔要道处堵截,李自成率兵渡新溪河,退出蒲圻。”
       李自成部队进入蒲圻前,在咸宁东北边境的辋山后(贺胜南五里),遭到王晔父子的阻击,继达蒋师洞(咸、蒲边界之汀泗桥)又受到地方乡团的围攻。李自成由立寨下拔营进入了蒲圻县境后,也多次遭到地方乡勇的抵抗。特别是在距县南三里的大田畈、县西南的花路亭等地与当地武装发生战斗,使李自成部损失不小。李自成部实施报复,于是出现了沿途烧杀殆尽,甚至“屠村”的疯狂暴行。
      
       由蒲圻走死九宫山的谜团
      大顺军在武昌遭受重创,刘宗敏、宋献策等被杀、被俘,大顺军为了保存实力,长江以北的大顺军由黄州、道士洑、富池口、桑家口等处渡江南下,分兵占领鄂东南和赣西州县,而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改由保安、金牛走咸宁、蒲圻一带,最后进入通城,在九宫山不幸遇难。
       李自成是清顺治二年五月初离开蒲圻,经崇阳,由药姑山古驿道到达通城。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七《何堵章列传》记载:“……会左良玉死,南都继陷,梦庚降。李自成渡江,入无人之境,由蒲圻走死九宫山。”
李过撰的《九宫遗恨录》中称:“五月十三日合圣驾启程,前部开往通城,李过后发,高一功随率中军后队,三路向通城齐进,圣驾亲前从湾口至北山铺就地宿营,休整军队,亲往各地察看地形,继而筹粮筹饷。”
       李自成从蒲圻往通城南撤的过程中,仅几天时间,祸事不断。首先是一起像是闹鬼的诡异事件,似乎预示着李自成已走上败亡的绝路。《九宫遗恨录》中称:“五月十四日宿几家洲,是夜只见营内烟雾腾天,阴风惨惨,时有喊杀之声,圣驾惊异,小将张鼐数次巡营未发现异常,是夜合营兵士惊怪,诸谈及昨夜宿兵之事。十五日派出斥候四十人四出下乡侦听,多方邀问土人,均未见任何兵丁经过,亦不知其怪异。是以五月十六日仍于原地安营,多派营哨,以防地方乡勇偷袭,或是清兵先头追兵的扰嚷,但是捱至三更时分,营内仍然烟雾腾天,阴风凄惨,隐隐有喊杀之声,张鼐亲自巡营,不见任何异动,又抽调几十人加强游动巡哨,一晚三起,噪噪杂杂,延至天明,惨雾已散,红日东升,兵士起来又言昨晚怪异之事,都不曾睡得,以至大家精神疲惫,神情彷佛。”
       接着是遭受通城地方乡勇袭击。《九宫遗恨录》称:“十六日前往北港麦园,遭到当地大户桂百万组织地方乡勇的袭击,一个一千多人的武装,仗着本地地形的熟悉,如先头部队打了一天,各有损伤,圣上当时只有一千多人,打得甚是艰苦,黄昏时幸好张鼐一箭射中桂百万肩头,又一箭射死乡勇头目,才得了便宜收兵罢战,退后三十里扎营,是夜以二百人巡营防止桂百万偷袭,由于二晚上未曾休息好,加上一日激战,兵士已疲劳至极,圣上决定第二日坚守原地,部分部队下乡筹粮,等待李过、高一功大军会集再筹进军。”
       李自成殉难,是离开蒲圻的第五天。《明史》记载:“为我兵所迫,部众多逃降,走咸宁蒲圻,窜于通城之九宫山。秋九月,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余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或曰村民方筑堡,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锄死”。
      《九宫遗恨录》对李自成遇难的记述尤为仔细:“十七日圣上郁闷,亲率二十余骑于四处踏看,来至九宫山麓,闻钟磬之声,知此山必有庙宇,于是突发奇想,想往山上拜一拜神,以求神明助佑,吩咐张鼐同二十余骑于山下等候,自带两个亲兵寻径上山,一路寻到山上玄帝庙中,只吩咐两亲兵在庙外守着,自己进得庙中,到神坛下倒头便拜,拜完后见坛下干净,倒下想歇息一会,一来是连日没有睡好,昨日又打了一天仗,累得不行;二来可能是天气炎热,路上中暑,只这一倒下,便呼呼入睡,鼾声大作。也许是命该绝于此,两个亲兵也因劳累至极,在庙外睡着。此时恰有姜家畈乡民数人进入庙内歇息,又有庙中道人见一大汉,蓬头垢面睡于神坛前,以为是强盗歹人,呼其乡民帮其击盗,其数乡民中有两人极其凶恶,是当地有名乡勇,于是趁闯王熟睡,荷锄至闯王前,蹑手蹑脚移近闯王,使尽气力,对准闯王头部举锄挖下,一锄挖中脑部,挖得血浆飞溅,闯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当即毙命。”
       我本人也认为李自成殉难地是通城九宫山,那300多年来史学界对他的归宿何地,为何一直存在争议,还有通山殉难、禅隐等数种说法呢?我想其主要原因是对大顺首领及李氏家族人物的混淆。通山九宫山得程九伯的家谱上有关杀死李延的明确记载,足以说明和证实当时遇害者的确是李延,李延墓(现通山闯王陵)守陵十七代的朱家留传有“米脂李延”佩剑。但有专家发现,李延和李自成确实不是同一个人,李延只是李自成的堂侄。
       至于“李自成归隐出家”说法,我想也是错将李过当成了李自成。李过在《九宫遗恨录》中最后陈述:“余出家十余载,其事历历在目,日日萦心,待其行将就木,记恨于此,以晓后人。”由此可见,真正出家禅隐的应该是李过。
        两位大文豪与李自成的蒲圻渊源
       1926年8月,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郭沫若随大军北伐,攻取岳阳后,他没有再沿粤汉铁路坐火车北上,而是步行上百里,沿着李自成从蒲圻南撤后的反向路线,停通城,过崇阳,最后经大田畈到达蒲圻火车站。尽管是行军打仗,但郭沫若一路留下了作为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沉思。
       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先生怀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历史责任感,写下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其失败的教训,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分析。该文分四期在《新华日报》上连载,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毛泽东主席读后也拍案叫绝,“感到特别警醒”,立即批示将这篇文章作为延安整风的必读文件。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多年后,郭老在没有认真调查研究的情况下,错将李自成的殉难地“通城九宫山”改为“通山九宫山”。
       还有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姚雪垠,在1970年至1973年,曾下放原蒲圻县羊楼洞武汉市委“五七”干校劳动。地址就在在蒲圻县(今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附近的蓼坪铺茶场。姚雪垠的工作主要是放牛和管理仓库,有时也参加农业劳动。
       由于直接受到毛主席的关注、支持和“不批斗,不游街,不抄家”的保护,姚雪垠在蒲圻“干校”一边劳动,一边得以深入研究,续写作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历经多年,姚雪垠终于完成了《李自成》五卷历史巨著的创作,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编者注:冯晓光先生, 赤壁市(原蒲圻市)民政局副局长、赤壁地方文史研究专家。

 

李自成于永昌二年五月一日在蒲圻发布筹粮圣谕

 圣谕.jpg

 

康熙十二年《蒲圻县志》(卷之十一 武功)有关记载 

Tags: 光明日报网  冯晓光  李自成  赤壁之战  鸿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4-2023 liziche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
鄂ICP备06008662号-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