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页面……

« 浅析李延遇害通山的史实及新近发现之物证李自成南下殉难通城图 »
“西安·王”马铃不能作为李自成殉难通山的佐证和禅隐夹山的补证
〖字体大小:

  张毅强

 


    据2001年4月《咸宁报》和《楚天都市报》报道:“4月19日,在通山博物馆“李自成学术研究成果展览”上,首次展出了在通山境内发现的李自成大顺军坐骑所佩饰物——“西安·王”铜马铃,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西安·王”铜马铃系黄铜质地,重约13克,呈扁圆球状,上半部凸铸 “西安”二字,下半部铸有虎头·王形图案,故有“西安·王”铜马铃之称。铜马铃系从通山县黄沙铺镇民间征集得,此马铃的发现,对研究李自成殉难九宫山又增一件珍贵的实物佐证”。而持李自成禅隐湖南石门夹山说者根据当地发现的“西安·王” 铜马铃15 件,“与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陈列室的‘自成王’ 马铃,形制纹饰一致”,也为“李自成禅隐夹山作了很有意义的补证”。 笔者认为,把这种马铃作为李自成殉难通山九宫山的佐证和禅隐夹山的补证过于牵强附会。
    笔者在通城县民间征集到数枚铜马铃(见图1、2、3、4、5、6、7、8),其中有三枚“西安·王”马铃,三枚马铃均为黄铜质地,第一枚高46、5mm,重35克;第二枚高30、5mm,重11、8克;第三枚高31、5mm,重12、3克。根据在古玩市场上看到的各种马铃,对该马铃的制作时期和归属谈一些看法。
    1、“西安·王”马铃应是明嘉靖以后制作。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明嘉靖以前的铜器均为铜锡、铜铅和铜锡铅为主要元素的青铜,随着单质锌冶炼技术的发明,嘉靖三十年以后才开始有铜锌合金的黄铜器。该马铃为黄铜质地,它的制作年代不会早于明嘉靖。又根据该马铃表面因长期氧化产生的坚硬黑漆古包浆来看,没有200年左右时间很难形成,因此笔者认为此马铃的大致制作时期为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早期。
    2、“西安”是地名,“王”字虎头纹饰是民俗用品中常见的装饰性花纹,绝非是指“西安王”李自成。目前所见铜马铃的形制大多由两个半球组成,中间有两道圆圈隔开;纹饰图案大多也是上半球有一字或二字,有的是商号,有的是地名,有的是吉语,下半球是虎头,眼睛凸出,有口,口内含珠,虎额上有“王”字形花纹。这种虎额上的“王”字形花纹,是民俗用品中常见的装饰性花纹。“西安·王”虎额马铃是当时商号生产的普通饰物,目前仍然常见。
    3、“西安·王”马铃不是大顺制作,“西安·王”绝非是李自成。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攻占西安,改西安为长安,号西京。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称王于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如果是李自成占领西安到退出西安这一时间制作的马铃,马铃的上半球应铸地名“长安”、或京都名“西京”、或年号“永昌”文字, 而不应在马铃上铸造“西安”两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西安·王”马铃不可能是大顺制作。
    有报道说“西安·王”是闯王李自成,“西安·王”马铃是李自成战马饰物,这是误导,毫无根据。当然,当时西安铸造的“西安·王”铜马铃,大顺军、明军和清军都用来作为战马饰物,民间的马也可能使用,当然,大顺军使用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根据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西安·王”马铃是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早期,或者说是李自成占领西安之前到退出西安之后,由西安商号铸造的饰物,并非大顺制作。“西安·王”不是李自成,“西安·王”马铃更不是李自成战马饰物。但奇怪的是,这些在古玩市场上仅二、三十元一枚的普通“西安·王”马铃,在李自成学术研究会上被作为成果展览,有的还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定为馆藏三级文物,年代均定为明末,不知这些专家、学者是还没弄懂,还是另有原因,笔者不得而知。

 

2007年3月7日

 

 

 

 

 

Tags: “西安·王”马铃  禅隐说  通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4-2023 lizicheng.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
鄂ICP备06008662号-1  联系我们